
【原题呈现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阅读Ⅰ中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: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不是不知道这个方法,只是他们要么不去整理错题本,要么整理了也不去看。
著名教授罗翔说过:“知不易,行更难,知行合一难上难。”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材料第一段聚焦学习场景中的具体现象,即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明确知道“整理错题本”是有效的学习方法(具备“知”),但未落实在行动上(“不去整理”)或行动未达到效果(“整理了也不去看”),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。材料贴近生活,是“知易行难”在日常学习中的体现,指向个体在具体事务中“执行力不足”的问题。
材料第二段引用罗翔的名言,提炼“知”“行”“知行合一”的递进关系——“知”本身已有难度(如认知的深度、广度不足),“行”比“知”更难(如要克服惰性、坚持执行),而“知行合一”(认知与行动的统一)则是难中之难。材料第二段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,超越具体场景,上升到对人类认知与实践关系的抽象思考,既承认“知”的门槛,更强调“行”与“合一”的挑战。
两段材料核心主题一致:均围绕“知”与“行”的关系展开,都隐含对“知行合一”的肯定。但矛盾侧重点不同:第一段强调“知而不行”,突出“行动缺失”的问题;第二段强调“知”“行”“合一”三层递进的难度,既包含“知”的深度不足,也包含“行”的执行力匮乏,更强调二者统一的复杂性(如认知与实践的动态平衡)。
【参考立意】
1、拒绝“纸上谈兵”,以行动落实认知;
2、“知”需深化,“行”贵坚持;
3、破“知易行难”之困,达“知行合一”之境;
4、认知是前提,行动是归宿;等等。
【佳作展示】
破知易行难之困,赴知行合一之途
当老师反复强调错题本是提升成绩的 “法宝” 时,不少成绩平平的学生并非一无所知,却仍在 “不整理” 或 “整理后束之高阁” 的怪圈里打转;当罗翔教授道出 “知不易,行更难,知行合一难上难” 的慨叹时,更是戳中了无数人在成长路上的痛点。“知” 与 “行” 的鸿沟,看似是微小的行为差距,实则是阻碍个人突破的巨大屏障。唯有正视这道鸿沟,主动搭建从 “知” 到 “行” 的桥梁,方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,抵达理想的彼岸。
“知” 是前行的灯塔,却并非抵达彼岸的全部。知晓错题本的价值,明白努力就能进步,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,这些 “知” 的积累,是我们认知世界、提升自我的基础。就像古人寒窗苦读,先通晓圣贤典籍中的道理,才知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向;就像现代学子学习科学知识,先理解公式定理的内涵,才明白探索自然奥秘的路径。但倘若只停留在 “知” 的层面,便如同手握地图却始终不愿迈出脚步,终究无法抵达目的地。战国时期的赵括,自幼熟读兵书,对兵法侃侃而谈,却因缺乏实战经验、未能将兵法付诸实践,最终在长平之战中惨败,留下 “纸上谈兵” 的千古笑柄。这警示我们,脱离了 “行” 的 “知”,不过是空中楼阁,看似宏伟,实则不堪一击。
“行” 是跨越鸿沟的桥梁,却常被惰性与畏惧牵绊。整理错题本需要耗费时间与耐心,不少学生明知其益,却总以 “作业太多”“明天再做” 为由拖延;践行理想需要直面挑战与挫折,不少人明知方向正确,却因 “怕失败”“怕吃苦” 而退缩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提出 “知行合一”,强调 “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”,正是在告诫世人,“行” 是 “知” 的落脚点,没有 “行” 的支撑,“知” 便失去了意义。袁隆平院士在知晓 “杂交水稻能解决粮食短缺问题” 这一认知后,并未停留在理论研究,而是顶着烈日、踏着泥泞,在稻田中反复试验,历经数十年风雨,终于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“行” 的力量。倘若他只停留在 “知” 的阶段,那么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愿景,或许至今仍是空谈。
“知行合一” 是破解困局的密钥,需要我们以坚定的信念与持久的毅力去践行。要实现知行合一,首先要树立 “知必行” 的意识,将认知转化为行动的动力。当我们明白错题本能帮助自己查漏补缺时,就应制定计划,每天坚持整理、定期回顾,让整理错题成为学习习惯;当我们懂得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时,就应在生活中坚守原则,不欺人、不欺心。其次要克服 “行难” 的障碍,正视惰性与畏惧,从小事做起,逐步积累信心与能力。就像登山,若因山路陡峭而畏惧不前,永远无法领略山顶的风光;唯有一步一个脚印,克服每一段艰难险阻,才能最终登顶。最后要保持 “恒行” 的毅力,知行合一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我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坚持、不断修正。王羲之临池学书,池水尽墨,终成 “书圣”;曹雪芹 “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,才铸就《红楼梦》这一文学巨著。他们的成功,正是源于在 “知” 的指引下,以 “恒行” 的毅力践行初心。
“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不缺 “知” 的渠道,缺的是将 “知” 转化为 “行” 的勇气与坚持。从整理好每一本错题本开始,从践行每一个微小的道理做起,打破知易行难的桎梏,踏上知行合一的征程。相信终有一天,我们能在 “知” 与 “行” 的融合中,不断超越自我,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理想。
作文指导:知易行难、知难行易与知行合一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股票交易,沈阳股票配资公司,重庆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